本文为虚构故事创作,部分细节经艺术处理,人物均为化名,如有雷同实属巧合,图片源于网络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!
二十多年过去了,我依然清楚地记得那个风雪交加的夜晚。1995年12月的雪山上,寒风如刀子般刮过脸颊,我在巡逻时发现了那个倒在雪地里的大爷。
当时的我怎么也想不到,这次普通的救人,会在多年后彻底改变我的人生轨迹。
那个看起来普普通通的老人,穿着破旧的羊皮袄,说话带着浓重的口音,看上去就是个迷路的牧民。我毫不犹豫地背起他,在暴风雪中跋涉了两个小时,才把他送回哨所。
一个月后,我即将转业离开部队。就在整理行装的那天上午,老班长急匆匆地跑进宿舍,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,脸上的表情复杂得让我至今难忘。
"小李,"他的声音有些颤抖,"你知道你救的那个大爷是谁吗?"
我放下手中的军装,疑惑地看着他:"不就是个迷路的牧民吗?怎么了?"
老班长深吸一口气,把电报递给我:"你自己看吧..."
当我看清电报内容的那一刻,双手开始不住地颤抖...
01
1995年的冬天来得特别早,雪山深处的边防哨所早已被皑皑白雪覆盖。我叫李建军,是某边防连的一名普通战士,在这个海拔4500米的哨所已经服役了整整五年。
"小李,今天轮到你和王磊巡逻西北方向。"班长老陈在早饭后宣布今天的任务安排,"天气预报说今天可能有暴风雪,你们要格外小心。"
我点点头,开始整理装备。作为即将转业的老兵,这样的巡逻任务我已经执行过无数次,但每一次都不敢掉以轻心。高原上的天气变化莫测,一个小小的疏忽就可能酿成大祸。
"建军哥,听说你下个月就要转业了?"王磊是去年刚来的新兵,年轻的脸上写满了不舍,"真舍不得你走啊。"
我拍拍他的肩膀:"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你们都是好兵,哨所有你们守着,我放心。"
说话间,我们已经全副武装走出了营房。外面的风比想象中更大,呼啸的寒风夹着雪花打在脸上生疼。我裹紧了大衣,和王磊开始了例行巡逻。
这条巡逻路线我走过不下千次,闭着眼睛都知道每一个地形特点。但今天的天气确实恶劣,能见度极低,我们只能凭借经验小心前行。
"建军哥,你转业后打算做什么?"王磊一边走一边问道。
"还没想好,可能回老家找个工作,安安稳稳过日子吧。"我一边回答,一边用力眯起眼睛观察前方的情况。
就在这时,我隐约看到前方似乎有什么东西。在这荒无人烟的雪山上,任何异常都值得警惕。
"王磊,你看前面是不是有什么东西?"我停下脚步,指向前方。
王磊也停下来,仔细观察:"好像...好像是个人!"
我们立即加快步伐冲了过去。雪地里果然躺着一个人,是个年约六十岁的大爷,穿着一件破旧的羊皮袄,脸色发青,嘴唇发紫,明显是冻僵了。
"大爷!大爷!"我立即蹲下检查他的情况,还有微弱的呼吸,但体温很低。
王磊急忙问道:"怎么办?这么远的距离,背回去至少要两个小时!"
我没有犹豫,立即脱下自己的大衣给大爷裹上:"没时间犹豫了,再晚就来不及了。王磊,你先回去报告情况,我背着大爷慢慢走。"
"建军哥,要不我来背?"王磊担心地说。
"你体力不如我,而且这种天气下需要有经验的人带路。快去,准备热水和干净的被褥!"我已经把大爷背在背上。
老人很瘦,但在这种严寒中背着一个人行走依然是巨大的挑战。雪越下越大,风越刮越猛,我的每一步都格外艰难。
"大爷,坚持住,很快就到了。"我对着背上的老人说道,虽然不知道他是否能听见。
一路上,我不停地和大爷说话,希望能让他保持清醒。这个看起来普通的老人,到底为什么会在这种恶劣天气下出现在这里?他的家人知道他的情况吗?
整整两个小时的跋涉,当我背着大爷出现在哨所门口时,几乎已经虚脱。班长老陈早已准备好了一切,大家七手八脚地把老人抬进屋子。
"快,先让他喝点热水!"卫生员小刘立即开始检查大爷的身体状况。
经过一番紧急处理,大爷终于睁开了眼睛。他虚弱地看着我们,嘴唇蠕动了几下,似乎想要说什么。
"大爷,您别着急,慢慢说。"我蹲在床边,轻声安慰道。
"谢...谢谢你们...救了我..."大爷的声音很微弱,带着浓重的口音。
"您怎么会在那种地方?家在哪里?"班长老陈关切地问道。
大爷断断续续地说道:"我...我是放牧的...迷路了...走了好几天..."
从大爷的话中,我们了解到他叫阿旺,是附近村子的牧民,前几天追一只走失的羊,结果在暴风雪中迷了路,已经在雪山里困了三天三夜。
"大爷,您家里人一定很着急,我们得想办法联系他们。"我说道。
阿旺大爷摇摇头:"没有...没有家人了...就我一个人..."
听到这话,大家都沉默了。在这片荒凉的高原上,孤独的老人太多了,生活的艰难远超我们的想象。
02
接下来的几天,阿旺大爷就住在我们哨所里养伤。说是养伤,其实主要是恢复体力和等待天气好转。大爷的身体底子不错,在我们的悉心照料下,很快就恢复了精神。
"小李,你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。"每当我经过大爷身边时,他总是这样说。
我总是笑着回应:"大爷,这都是应该的,换了任何人都会这么做。"
虽然语言交流有些障碍,但大爷人很好,总是想着为我们做点什么。他会帮我们补衣服,会给我们讲高原上的各种故事,还会教我们一些简单的藏语。
"你们这些年轻人,在这么苦的地方守边,真是不容易。"大爷经常感慨地说道。
班长老陈也很喜欢这个朴实的老人:"大爷,等天气好了,我们送您下山,您可不能再一个人乱跑了。"
"是啊,太危险了。"我也附和道。
大爷笑着点头,但眼神中似乎有什么我们无法理解的东西。有时候我会发现,他经常一个人站在窗边,看着远山发呆,那种眼神很深邃,不像是一个普通牧民该有的。
一天晚上,我值夜班时,发现大爷还没睡,坐在床边看着窗外的雪景。
"大爷,您怎么还不休息?"我轻声问道。
大爷回过头,微笑道:"年纪大了,觉少。小李,坐下聊聊吧。"
我在他身边坐下,两人静静地看着窗外的雪山。月光照在雪峰上,整个世界都显得那么宁静美丽。
"小李,你在这里待了几年了?"大爷问道。
"五年了,马上就要转业了。"我回答。
"五年..."大爷若有所思,"年轻人,你知道这片土地意味着什么吗?"
我有些疑惑地看着他:"大爷,您想说什么?"
大爷没有直接回答,而是说道:"这里的每一寸土地,都有人在默默守护。像你们这样的年轻人,把最美好的年华献给了这片土地。"
"这是我们应该做的。"我简单地回答。
大爷拍拍我的肩膀:"好孩子,你们都是好孩子。"
那天晚上的谈话,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大爷的话里似乎有什么深意,但我当时并没有细想。
又过了几天,天气终于放晴了。按照计划,我们应该送大爷下山回家了。但在准备出发的前一天晚上,发生了一件让我终生难忘的事。
那晚我又在值夜班,大概凌晨两点的时候,我听到了轻微的脚步声。起初以为是战友去厕所,但很快我发现,声音是从大爷住的房间传来的。
我悄悄走过去,透过门缝看到了让我震惊的一幕:大爷正站在窗前,手里拿着一个我从未见过的仪器,似乎在观察什么。那个仪器在月光下闪闪发光,明显不是普通牧民会有的东西。
我心中顿时升起疑惑:这个大爷到底是什么人?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备?
但我没有冒然进去询问,而是悄悄退了回去。第二天一早,当我再去看大爷时,一切都很正常,就像昨晚的事从未发生过一样。
"小李,今天天气不错,是不是该送我下山了?"大爷笑着问道。
"是的,大爷,吃过早饭我们就出发。"我表面平静,心里却充满了疑问。
出发前,大爷坚持要和每个战士合影留念。他拿出一台看起来很高级的相机,这又让我心中一动。一个普通的牧民,怎么会有这么好的相机?
"小李,你救了我的命,这个情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。"临别时,大爷紧紧握着我的手说道。
"大爷,您保重身体,以后可别再一个人乱跑了。"我真诚地说道。
大爷深深地看了我一眼,点点头:"好孩子,你也要保重。也许,我们还会再见面的。"
说完这话,大爷就跟着接他的村民离开了。看着他远去的背影,我心里总觉得有什么说不出的感觉。
03
大爷离开后,哨所又恢复了往常的宁静。但我发现,班长老陈的表情有些异常,经常在处理电报时皱眉头,而且对大爷的事情格外关注。
"班长,有什么问题吗?"一天晚上,我忍不住问道。
老陈看了我一眼,犹豫了一下说:"没什么,就是上级对那个大爷的情况比较关心,问了好几次。"
"关心什么?他就是个普通的牧民啊。"我疑惑地说。
"是啊,应该就是普通的牧民。"老陈的语气有些不太确定。
从那以后,我注意到班长经常收到一些神秘的电报,而且每次看完都会把电报锁在保险柜里。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,一般的公务电报看完就可以销毁了。
距离我转业的日子越来越近,心情也越来越复杂。五年的军旅生涯即将结束,即将告别这片我深爱的土地和亲如兄弟的战友们。
"建军,你这几天怎么心不在焉的?"王磊注意到了我的异常。
"没什么,就是快要离开了,有点舍不得。"我如实回答。
"要不你留下来继续干吧,我们都希望你能留下。"王磊认真地说。
我摇摇头:"该走的时候总要走,你们会比我做得更好。"
转业前的最后一周,上级安排我整理自己在哨所期间的工作档案。翻看着这些记录,五年来的点点滴滴都浮现在眼前:第一次上哨的紧张,第一次遇到暴风雪的恐惧,和战友们一起度过的无数个日日夜夜...
特别是救阿旺大爷的那次经历,更是深深印在我的记忆中。虽然我对大爷的身份仍有疑问,但那个风雪夜背着他跋涉两个小时的经历,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责任和担当。
"小李,过来一下。"正在整理档案时,班长老陈叫住了我。
我走进班长办公室,发现他手里拿着一份新到的电报,脸色比平时更加严肃。
"建军,关于你救的那个阿旺大爷,上级可能还要了解一些情况。"班长说道。
"什么情况?我该说的都已经在报告里写了。"我有些疑惑。
04
班长沉吟了一下:"就是想确认一下细节,比如你们在路上有没有其他对话,大爷有没有提到过什么特殊的事情。"
我仔细回想了一下:"没有特殊的,就是普通的感谢话。不过..."
"不过什么?"班长立即追问。
我犹豫了一下,还是说道:"不过我发现大爷有一些不太像普通牧民的地方,比如他有很好的相机,还有一些我没见过的设备。"
班长的表情变得更加严肃:"你确定?"
"确定,那天晚上我值班时看到的。"我点头确认。
班长记录下了我的话,然后说:"这些情况先不要和其他人说,明白吗?"
我点头答应,但心中的疑惑更深了。一个普通的救人事件,为什么会引起上级这么大的关注?阿旺大爷到底是什么人?
转业的日子终于到了。1996年1月15日,这是我在哨所的最后一天。战友们为我准备了简单的送别仪式,大家围坐在一起,分享着这五年来的美好回忆。
"建军哥,我们会想你的。"年轻的王磊眼圈有些红。
"我也会想念你们,想念这里的一切。"我的声音有些哽咽。
班长老陈站起来,举起茶杯:"来,我们为建军送行,祝他前程似锦!"
大家一起举杯,虽然喝的只是茶水,但气氛庄重而温馨。
送别仪式结束后,我回到宿舍整理最后的行李。五年的军旅生涯,说不留恋是假的,但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,该离开的时候总要离开。
正在整理物品时,班长老陈急匆匆地跑进宿舍,手里拿着一份刚收到的电报,脸上的表情复杂得让我至今难忘。
"小李,"他的声音有些颤抖,"你知道你救的那个大爷是谁吗?"
我放下手中的军装,疑惑地看着他:"不就是个迷路的牧民吗?怎么了?"
老陈深吸一口气,把电报递给我:"你自己看吧..."
我接过电报,当看清内容的那一刻,双手开始不住地颤抖。
05
电报上写着:
"经调查确认,边防哨所救助人员阿旺·丹增,真实身份为中科院高原研究所首席研究员,此次为执行国家重点科研任务,因遭遇意外天气而迷路。该同志高度评价边防战士李建军的救助行为,认为其品德高尚,素质过硬。经研究决定..."
电报的最后部分字迹模糊,但我已经震惊得说不出话来。
我手中的电报颤抖得更加厉害,班长老陈看着我的表情,缓缓说道:"建军,那个大爷是中科院的首席研究员,他专门给你写了推荐信..."
"推荐信?推荐什么?"我的声音都在颤抖。
老陈从抽屉里拿出另一份文件:"阿旺·丹增研究员向中科院推荐你去高原研究所工作,他说像你这样有责任心、能吃苦、品德高尚的年轻人,正是科研队伍需要的人才..."
我彻底愣住了,这个消息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。原来那个我以为是普通牧民的大爷,竟然是国家级的科研专家!而我那次普通的救人行为,竟然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轨迹...
我足足愣了十分钟才回过神来。中科院高原研究所,那可是国家顶级的科研机构,我一个普通的边防战士,怎么可能有机会进入那样的地方?
"班长,这...这是真的吗?"我不敢相信地问道。
老陈点点头:"千真万确。阿旺研究员在推荐信中详细描述了你救他的经过,还特别提到了你在照顾他期间表现出的品格。他说,科研工作需要的不只是知识,更需要责任心和人格品质。"
我接过推荐信,仔细阅读着上面的每一个字。信是用工整的汉字写的,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我的感谢和赞扬:
"李建军同志在极其恶劣的天气条件下,不顾个人安危,背着我跋涉两小时将我救回哨所。在我养伤期间,他无微不至地照顾我,体现出了边防战士的优秀品质。更难得的是,他始终把我当作普通的牧民对待,没有因为好奇而多问,体现了很高的保密意识和职业素养..."
看完推荐信,我的眼睛湿润了。我怎么也想不到,那个我以为是普通牧民的大爷,竟然会如此高度评价我的行为。
"建军,机会难得,你要好好考虑。"班长老陈拍着我的肩膀说道。
"可是班长,我只是个高中毕业生,根本不懂科研啊。"我担忧地说道。
"推荐信里也提到了这个问题,"老陈翻到信的背面,"阿旺研究员建议,如果你愿意,可以先去研究所做后勤管理工作,同时安排你进修学习。他说,以你的品格和在高原五年的经验,经过培训后一定能胜任科研辅助工作。"
我的心跳加速,这简直就像做梦一样。五年前我只是一个农村青年,想通过当兵改变命运,没想到一次普通的救人行为,竟然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人生大门。
"班长,我...我需要时间考虑。"我诚实地说道。
"当然,这是人生大事,要慎重。不过我建议你接受这个机会,"老陈认真地说,"阿旺研究员是真正的科学家,能得到他的推荐,说明他真的很看重你。"
当天晚上,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。中科院高原研究所,那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地方,而我一个农村出身的边防战士,真的有能力胜任那里的工作吗?
第二天一早,我做出了决定。我找到班长老陈,郑重地说道:"班长,我愿意接受这个机会。即使失败了,我也不会后悔。"
老陈欣慰地笑了:"好样的,我就知道你不会让机会白白溜走。我立即给上级回电。"
接下来的一周,各种手续办理得异常顺利。令我惊讶的是,中科院那边对我的调动非常重视,专门派人来办理相关手续。
临行前一天,我收到了阿旺研究员亲自写给我的一封信。信中详细说明了我到研究所后的工作安排和发展计划:
"建军同志,很高兴你愿意加入我们的团队。虽然你目前的专业知识有限,但我相信品格和责任心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,而这恰恰是科研工作最需要的品质。
你将先在综合管理部门工作,负责野外科考的后勤保障。同时,研究所将安排你进修地理、气象等相关课程。如果你有兴趣和天赋,三年后可以考虑转入研究岗位。
记住,科学研究的道路很长很艰难,但正如你在雪夜中背着我前行一样,只要方向正确,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到达目的地。"
读完信,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。阿旺研究员不仅给了我机会,更给了我明确的发展方向。
06
1996年2月,我正式告别了服役五年的边防哨所,来到了省城的中科院高原研究所。
第一天报到时,我就被研究所的规模和先进设备震撼了。这里有我从未见过的各种科研仪器,图书馆里有成千上万册的专业书籍,走廊里张贴着各种学术海报。
"你就是李建军吧?我是人事处的张主任。"一位中年女性热情地接待了我。
"张主任好,麻烦您了。"我恭敬地回答。
"不麻烦,阿旺研究员特别交代了要好好安排你的工作。"张主任微笑着说,"先带你去宿舍安顿,明天正式开始工作。"
研究所为我安排的宿舍虽然不大,但设施齐全,比部队的条件好了很多。更重要的是,宿舍里还有书桌和书柜,为我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环境。
第二天,我被分配到综合管理部门,主要负责科考队的后勤保障工作。部门主任是一位叫刘峰的中年男子,人很和善。
"小李,你的情况阿旺研究员都跟我说了,"刘主任说道,"你有高原生活经验,这对我们的工作很有帮助。不过科考队的后勤保障工作很复杂,需要你认真学习。"
"刘主任,我一定认真学习,不辜负大家的期望。"我诚恳地表态。
工作的前几个月,我主要是跟着老同事学习各种业务流程。从设备采购到人员安排,从路线规划到安全保障,每一个环节都有详细的规定和程序。
虽然工作很繁琐,但我学得很认真。我发现,这里的工作虽然不是直接的科研,但同样需要严谨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心。一个小小的疏忽,就可能影响整个科考活动的进行。
最让我感动的是,阿旺研究员经常抽时间来看我,了解我的工作和学习情况。
"建军,适应得怎么样?"一次,阿旺研究员来到我的办公室。
"阿旺老师,我很好,大家都很照顾我。"我恭敬地回答。
"叫我阿旺大爷就行,我们是老朋友了。"他笑着说,"听刘峰说你工作很认真,很好。"
"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。"我谦虚地说。
阿旺研究员看了看我办公桌上的书籍,满意地点头:"看到你在学习专业知识,很好。记住,学习是一个持续的过程,不要急于求成。"
在研究所工作的第三个月,我迎来了第一次真正的考验:独立负责一次小型科考队的后勤保障工作。
这次科考的目的地是我熟悉的高原地区,需要在野外待十天。虽然只有五个人的小队伍,但需要准备的物资和设备却很复杂。
"小李,这次任务就交给你了,"刘峰主任说道,"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。"
我认真检查了装备清单,从帐篷睡袋到科研设备,从食品药品到通信工具,每一样都仔细核实。凭借在部队养成的严谨作风,我没有遗漏任何细节。
科考队出发那天,阿旺研究员特意来送行。
"建军,这次是你的首秀,加油。"他鼓励地说。
"阿旺大爷,我不会让您失望的。"我坚定地回答。
在高原上的十天,我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优势。丰富的高原生活经验帮助我准确预判天气变化,合理安排行程。当遇到突发情况时,我能够冷静应对,确保队伍的安全。
科考队返回后,队长专门写了表扬报告,高度评价了我的工作表现。这让我在研究所里小有名气,大家都知道新来的小李很有能力。
07
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,我对科研工作也有了更深的理解。在阿旺研究员的建议下,我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和气象知识。
每天下班后,我都要在宿舍学习到很晚。从最基础的地理学原理到复杂的气象数据分析,我一点一点地积累着知识。
"建军,你学习很刻苦啊。"室友小王经常看到我在学习。
"机会来之不易,必须珍惜。"我回答。
除了自学,研究所还安排我参加各种培训班。从计算机操作到数据分析,从英语学习到学术写作,每一门课程我都认真对待。
一年后,我已经能够独立处理复杂的科考后勤工作,甚至开始参与一些简单的数据整理工作。这让我离科研工作又近了一步。
"建军,你进步很快,"阿旺研究员看着我整理的数据报告,满意地说,"是时候让你接触更深层的科研工作了。"
听到这话,我激动不已。两年来的努力终于要有回报了。
"阿旺大爷,我准备好了。"我自信地说。
就这样,我开始参与一些科研项目的前期工作。虽然主要还是辅助性质,但能够接触到真正的科学研究,让我感到无比兴奋。
又过了一年,我已经成为研究所后勤保障的骨干力量,同时也开始在一些科研项目中发挥作用。我的人生轨迹彻底改变了,从一个普通的农村青年,成长为科研机构的专业人员。
回想起这一切的起点,还是那个风雪夜里的偶然相遇。如果没有那次救人,如果阿旺研究员不是恰好迷路,我的人生会是什么样子?
命运真是奇妙,一个善意的举动,竟然改变了我的整个人生。
十年后的今天,我已经是高原研究所的副研究员,发表了多篇学术论文,主持过几个重要的科研项目。每当有人问起我成功的秘诀时,我总是会想起那个风雪夜,想起阿旺研究员的话:
"品格和责任心是无法通过学习获得的,而这恰恰是科研工作最需要的品质。"
如今的我深深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。在科研的道路上,知识可以通过学习获得,技能可以通过训练提高,但品格和责任心却是与生俱来的,是无法通过外在培养的。
那个雪夜里的救人行为,不仅救了阿旺研究员的生命,也拯救了我的人生。它让我明白,有时候改变命运不需要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,只需要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选择,展现出人性的光辉。
现在,每当我带领科考队进入高原时,都会特别注意安全保障工作。我时常想,也许在某个风雪夜,我也能遇到需要帮助的人,延续那份善意的传递。
天金策略-行业领先的股票配资平台-a股杠杆交易平台-按天配资交易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